报名咨询电话

0357-2682738-2682063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疫情防控 >

城市形态、城市通风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气溶胶传播

作者:石邢来源:《城市规划》时间: 2020-02-24 人气:

      继2003年SARS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次引起了全社会对于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高度关注。新冠肺炎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多行业、多部门协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的重大公共健康挑战,城市规划学科在此过程中应该有所贡献。其中,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城市形态以促进城市通风就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新冠病毒的人传人途径有3种:直接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直接传播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通过近距离接触被直接吸入而导致感染。直接传播易发生在室内人员聚集的情况下,与室内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方式及效果有密切联系,属建筑学和暖通空调等学科研究的范畴。气溶胶传播指含有病毒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吸入后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的作用距离和范围显著大于直接传播,既可以发生在建筑室内空间里,也可以发生在室外的城市空间里。因此,控制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是城市规划学科应当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城市规划学科控制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城市形态以促进城市通风,这是因为:
      (1) 良好的城市通风有利于防止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和其他污染物在室外空间里聚集,促进其消散;
      (2) 良好的城市通风有助于提高建筑的自然通风潜力,从而间接地对防止室内空间里病毒的直接传播做出贡献。
      影响城市通风的因素很多,从合理设计和优化城市形态的角度来说,以下几点最为关键:
      (1) 由城市道路和城市公共空间等组成的城市通风廊道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风渗透性和方向性。良好的风渗透性指城市通风廊道系统应连续、通透、具有合理的密度,能够促进风在城市通风廊道里的流动并尽可能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良好的方向性指主要城市通风廊道的方向应与当地主导风向基本一致。沿海城市还应特别注意利用城市通风廊道将海风引入城市内部。
      (2) 与高度相比,城市建筑的密度对近地面城市通风的影响更大。过高密度的城市形态不利于城市通风,应进行合理控制。建筑底层架空等设计手段的采用,有助于在保证容积率的前提下促进近地面的城市通风。
      (3) 城市冠层的高度应尽可能沿主导风向呈梯度变化,上风向较低,往下风向逐渐升高。如无法做到,应确保城市冠层高度不断变化,均匀不变的城市冠层高度不利于城市通风。(4) 除此以外,我国目前尚无关于促进城市通风的技术导则或指南,应结合不同的气候区和城市类型,开展科研攻关并组织编写
(本文转引自《城市规划》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石 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doi】10.11819/cpr20201611v 【知网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2378.TU.20200211.1756.006.html
  本文已在知网发布,网址栏复制搜索此链接 或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