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咨询电话

0357-2682738-2682063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优秀不问出身 奉献源自境界

作者:孙建平、李希来源:未知时间: 2020-08-31 人气:

                                                      ——追记倾心教育事业的电大优秀毕业生张临生老师

      2019年5月,张临生带着他未竟事业和遗憾撒手人寰。从发出唁电到追悼会召开,短短五天时间,单单就学生这个阶层,就有他的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为这位好老师、“好父亲”、好党员送行。人们不禁在问,一位老师的离世,为何能够牵动着这么多人的心,一位老师的离世,又是为何那么多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会留下悲恸欲绝的泪水?追悼会上这副挽联“投身教育以校为家育桃李,执着追求爱生如子献终身”,也许会给出人们一种解答。这幅挽联几乎就是张临生老师一生的真实写照!
      1960年2月15日,张临生老师生于干部家庭,父亲是个老革命,耳濡目染,影响颇深。1977年9月参加工作,1981年5月调入襄汾中学工作,工人身份的他只能做一些教辅工作,无法登上讲堂上课,一心羡慕教师职业的张临生,凭着一股子恒心毅力,在20世纪80年代末,参加电大党政管理专业专科学习、电大给予了他人生转折,走上讲台以后,又持续充电,在山西师大政教专业专升本学习。199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81年从事教育工作到2019年病逝,张临生用38年的坚守,践行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践行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怀抱理想的优秀电大学生

      一位政治老师,从应考角度考虑,承担着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在中学高考中似乎不是什么特别引起重视的课程,张临生当班主任,教政治课。人们好奇,为什么他带的班级总是好于其它班级?如果不了解他的学历学科背景,还以为他是研究生或者名校毕业。其实,张临生就是一个电大优秀毕业生。
      
2020年6月,临生逝世一年又一个月。临汾电大校长李国成,在征集梳理市电大四十年校史资料时,得知张临生老师的事迹后,感动不已。他说,张老师的事迹太感人了,电大培养了张临生这样优秀的学生,是我们的骄傲。原电大校长助理李建生回忆,张临生是87届党政专修班学员,学习很刻苦,成绩很优秀,上学时就很乐于助人。他同班同学、市电大副教授王凡表示,张临生上学时给我们大家的印象是话不特别多,但在讨论问题时常常能提出独到的观点,做事很实在,就是那种行胜于言的类型。王凡说,张临生特别喜欢琢磨,必修课喜欢中共党史、中国通史,选修课特别喜欢心理学。
      襄汾高中校长刘彦青与张临生共事多年,他认为张临生把在电大求学期间,在母校学到的“严、细、实、爱”工作方法改造化用在了自己的教学和管理中,并赋予了新的做法,这使张老师所带班级,一直表现很独特。刘彦青说,“从1991年起,张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他带的班平时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同类班,年年在全县名列前茅。据不完全统计,他带过的学生中已有100多人读了博士、硕士”。临汾一中校长张杨管,曾是张临生同乡、朋友和领导,在谈及张临生时,说出了一些细节:他当时在师大念书时,临生在电大读书,周末到电大时,临生还泡在教室埋头读书,初冬的一个周末,快七点了,恰逢停电,几个教室漆黑一片,校园西南角的最北边闪着微弱的光,临生还在挑灯夜战呢。为了写好毕业论文,临生除了向他求助,到师大图书馆借阅查阅资料外,还曾为此事当面向在地委党校当老师的三哥张爱国求教。
      张临生的哥哥张爱国说,“临生特喜欢教书,上电大就是为了有机会当老师”,张爱国还说,“因为底子薄,临生学习用功比别人多用好多时间”,“临生特别珍惜电大学习生活,他很感恩电大,他说电大给了他人生发展的第一个台阶,自己不会给电大抹黑,一定要让人看得起电大和电大毕业生”。临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学生、爱学习、爱岗位”信念,诠释了山西电大“自强 求知 有为”校训内涵,堪称电大优秀学生的典范!

 
 

爱生如子的基层模范教师

      为师与为父,在张临生身上得到了淋淋尽致的体现,近乎重叠地烙在了他的心间。终身未婚的张临生常说:“学校就是我的家,学生就是我的娃”,具有文艺学理论背景的市电大苏金刚副教授,在听完张爱国和好多襄汾中学老师对临生工作的几乎疯狂的热爱复述后,动情地说,“张临生身上人格是一种典型叠加复合模式,他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在他的内心深处,父亲和老师几乎就是同一身份,从一开始对学生和教学事业的仰慕,自己又无法企及,努力之后的珍惜,家教熏染、学校教育的培养,张临生成了一个独特的‘这一个’,对理想和事业的执着,帮助张临生完成了由老师到父亲的嬗变,从这个角度也许更能理解张临生终身未婚的特殊抉择”。
      后来,走上讲台后,张临生先是当班主任,而后又承担政治课教学任务,竟然做出了不凡的成绩,他所带班级总能由差变好、由好变优,家长们常常要求自己孩子分到临生班里,张临生有由差变优的本事,在襄汾中学甚至是襄汾县大家都管它叫“张临生现象”。张临生究竟是怎么将成绩不好的学生变成成绩优异的呢,果真有什么灵丹妙药不成?其实,透过那几十年如一日工作状态,答案不言自明:“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孜孜以求,坚持不懈”,这就是张临生班级能够品行、学业双丰收的“葵花宝典”。
      爱生如子,是张临生一个重要品格。1993年冬季,襄汾高中的学生搬进了新宿舍,但宿舍的取暖设备却还没装好,一到晚上寒气逼人。张临生见状找来许多玻璃瓶,每天晚自习前在瓶里灌上开水拧好盖子,放进每名学生被窝里。毕业多年后,学生们依然记得那个严冬里伴随他们度过每一个寒夜的“土暖气”和老师暖暖的爱。夏季,蚊虫叮咬影响学生休息,张临生便常为学生宿舍喷洒驱虫剂,还自费买绿豆和茶叶为学生解暑,数十年来一直如此。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张临生自掏腰包,在班上设立了“未来之星”奖学金,还自费为学生买来2000多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作品碟片。
      做了几十年班主任的张临生,在教育、管理学生过程中,坚守“爱学生”这个出发点,始终坚持“爱学生”这个根本,赢得了学生的最终理解和爱戴,同事们都说,他对学生的感情投入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王振峰一度迷恋网络游戏,为了帮助这个学生戒掉网瘾,张临生采取了让行为成为习惯的“实践法”,让他尽可能多地较为长时间地远离网络环境,只要发现王振峰不在教室又不在宿舍、不在家,张临生就去网吧“抓”他。同时,张临生想方设法激活他内生动力——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一次,张临生深入班级听课时,发现王振峰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张临生捕捉到了信息,抓住了这一契机,鼓励王振峰之余,并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针对性地帮他转移兴趣点,最终较好地提升了成绩。1997年,王振峰考上了山西财经学院,“上了大学,我才真正意识到张老师的伟大”,没有什么比这句从心骨里冒出的话语更能说明王振峰对张临生老师的感激之情。

 

不忘初心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张临生始终如一,坚守着自己奉献教育事业的初心。《洒向学生都是爱》这篇文章中,张临生曾这样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多年来,我没有因为私事请过假,更没有耽误过一节课,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为了心爱的学生,我愿意把我全部的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他们——祖国的未来”。
     同事介绍,张老师办公桌上总是堆着厚厚的一摞“学生知识落实档案”,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某单元”“某知识点”理解过关的学生名单。对学习懈怠的学生,他绝不放任。张临生班级管理采取的是拉网式盘查,精细化作业,在他的心里始终秉承这样的理念“不落下一个,不漏掉一个”。这样一份份牵挂和惦记,占据了他的生活大部,“爱生如子 以校为家”,在张临生这里已然沉淀为习惯。这种习惯让他无暇顾及结婚、家务,以至于会遭受家人亲友不解。我们无意倡导这种方式,但这种大爱的精神着实撼天动地。张临生过世后,襄汾中学为张临生立了一座雕像,希望能把张临生奉献、公正的精神永远传递下去。

        “教育模范”“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中学名师”……张临生的遗物中,37张获奖证书完整记录和呈现了他呕心沥血的教书育人历程。其中,既有去世前一年多县里颁发的“模范班主任”证书,也有1995年由当时的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面对37张获奖证书,张爱国感慨万千。他说,由于对教学工作太过专注和投入,张临生对家里的事过问很少,以致几个哥哥姐姐对他有所误解。“在整理他的遗物时,看着眼前37张获奖证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终于理解了弟弟”。张爱国释然了,他不止一次的说,当他看到一张张对临生仰视的学生真切的面孔时,这个时候,自己觉得弟弟学历层次不高但贡献很大,社会地位一般而境界却很高,有这样一个弟弟真的很自豪的。每每说及弟弟身后被人仰慕,张爱国总是带着几分哽咽。
     张临生身后留下了一套110平方米的楼房和45万元存款,总价值约100万元。遵照他的遗愿,张临生的亲属们决定将这笔遗产捐给学校,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完成学业。“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和缅怀”,张爱国饱含深情地说。
      2019年11月12日,襄汾高中隆重举行张临生老师遗产捐赠仪式。生前一片丹心育桃李,逝后捐赠遗产助学子。张临生老师遗产将全部捐赠给襄汾高中,由襄汾高中进行管理,每年捐助优秀贫困生。
      张临生,一个电大毕业生,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一个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用爱心投入、用责任担当、用无私奉献,立起了一座令人仰视的丰碑!用行动告诉我们他把一生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襄汾人民,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孙建平,李希)